瞄准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响应贵州省强力推进“富矿精开”行动,落实贵州省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理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以提高黔西北关键金属矿产的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研究为主旨,依托毕节市科学技术协会“黔西北关键金属‘富矿精开’学术交流论坛”项目,10月14日,邀请湖南科技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相关专家莅临我校,在仲群楼二楼报告厅举办“黔西北关键金属矿产‘富矿精开’学术交流论坛”。
学术交流论坛部分领导、专家、代表合影
受邀参加学术论坛专家有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陈新跃教授、王鹏副教授、周林副教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陈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磊博士。我校科研处陈群利处长,矿业工程学院刘吉波院长、雷勇副书记、地质工程专业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雷勇副书记、吴海枝副教授、吴涛博士先后主持。
雷勇副书记作学术交流论坛主持发言,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对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隆重的欢迎,并介绍了本次学术交流论坛的会议议程,宣布本次学术交流论坛开幕。
陈群利处长作会议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和学者来到我校,介绍我校科研平台、科研设备、科研水平等情况,指出为积极响应国家和贵州省号召,矿业工程学院在结合学校近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成立了“关键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与预测评价”的科研团队,为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关键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并期望研究团队积极主动与国内外专家沟通、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助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最后,陈群利处长预祝本次学术交流论坛举办成功,祝愿参会的专家和学者在毕期间生活愉快、一切顺利。
陈群利处长作会议致辞
刘吉波院长作会议致辞,对各位专家和学者不辞辛苦来到我校表达欢迎和感谢,介绍贵州省“富矿精开”行动情况和毕节地区关键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分布特征,并希望参会的矿业工程学院青年博士教师和同学们能把握机会,认真学习、思考、钻研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争取能为落实贵州“富矿精开”行动和毕节市关键金属矿产开发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刘吉波院长预祝本次学术交流论坛举办成功,祝愿参会的专家和学者在毕期间合作交流愉快、一切顺遂。
湖南科技大学王鹏副教授作“祁雨沟斑岩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祁雨沟斑岩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发育类型及特征,提出该矿床三个成矿阶段的成矿作用,并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利用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石英氧同位素示踪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分析了金元素的迁移和沉淀机制。
湖南科技大学王鹏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贵州大学陈军教授作“右江盆地金、锑共生分异机制研究进展与问题”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右江盆地金、锑共生分异存在的科学问题、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脉型锑地质特征,指出地幔是地球内部最为富金的圈层,地幔部分熔融或地幔柱活动为金主要的初始来源,提出锑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强调“金、锑共同迁移、而沉淀方式却不同”是形成右江盆地金、锑共生分异的重要机制。
贵州大学陈军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磊博士后作“扬子地台西南缘龙脖河-新泉Fe-Cu成矿带:基本特征及成因”的学术报告,介绍了IOCG型矿床地质特征、龙脖河-新泉Fe-Cu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利用榍石、热液锆石测定了矿床的成矿时代,指出新元古代板块俯冲是成矿构造背景,分析了康滇IOCG成矿带与龙脖河-新泉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异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磊博士后作学术报告
会后,参会的专家学者、同行代表进行了合影留念。本次学术交流论坛面向国家对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聚焦贵州省“富矿精开”行动,增强相关专业教师的科研视野,加强了学院教师与校外专家和学者的交流,提升了相关专业学生从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投身于国家、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事业的热情。
撰稿:刘飞
摄影:李根
初审:吴海枝
二审:刘吉波
终审:孟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