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4399金沙线路-[官方入口]

工作计划

贵州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3-06-04   点击:

为加强我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结合我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战略要求和人才需求

   (一)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的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然而,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劣势地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问题,省委、省将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省委省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提出要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全省上下正在向着这一发展目标努力。

   (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

   今后五,贵州省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三)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贵州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对资金、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有着迫切而旺盛的需求。据统计,到2015年我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围绕实施两大战略的重点领域人才严重匮乏,包括以加强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人才,以加快能源工业、优势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发领域人才,以加大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管理领域人才,以加大生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污染防治领域人才,以加大社会发展领域的教育、金融、政法、宣传文化、医药卫生、人口计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等领域人才,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等均严重匮缺。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将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统筹高层次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通过项目、课题、团队吸引国内外同行或跨行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我省关键行业、重点领域,为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二、贵州省学科建设现状

   (一)学位及重点学科点现状

   重点学科现状  从全省普通高校现有重点学科来看,现有“211工程”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65个,重点(扶持)学科9个,各高校都立项了一批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具体分布如下:

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按所属单位分)

单位

省级重点学科

贵州大学(23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生理生化、造林学、化学、基础数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汉语语言文字学、农业经济管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作物遗传育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化学工艺、理论物理、材料学、果树学、民族学、企业管理

贵阳医学院(7个)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卫生毒理学、药剂学、内科学

贵州师范大学(8个)

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数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地理学、植物学

贵阳中医学院(6个)

中药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遵义医学院(6个)

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口腔临床医学、麻醉学、免疫学

贵州民族学院(6个)

民族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贵州财经学院(7个)

企业管理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统计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会计学

遵义师范学院(1个)

文艺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1个)

中国古典文献学

合计

65个

贵州省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按所属单位分)

单位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

毕节学院

应用化学、逻辑学

贵阳学院

生态学、思想政治教育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应用数学、民族传统体育

安顺学院

无机化学

铜仁学院

凝聚态物理

贵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原理

合计

9个

   按重点学科门类分布:文学5个,经济学学科5个,理学学科15个,工学学科9个,农学学科3个,医学学科17个,管理学科4个,历史学1个,法学6个。从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看,与我省急需振兴的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建材、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 “十大产业”及实施城镇化带动所需要的规划、建筑、管理等相关的学科相对不足甚至空白,不能完全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积极调整重点学科结构,鼓励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从实际条件和社会需求出发,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点学科体系,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学位点现状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省学科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为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从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点的数量上看,我省普通高等院校中,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7个(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点42个)。具体而言,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有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

   从学科门类的分布情况看,我省现有的10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点2个)主要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四个学科门类。25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按学科门类划分,其中哲学门类7个;经济学门类22个;法学门类25个;教育学门类5个;文学门类16个;历史学门类7个;理学门类51个;工学门类39个;农学门类17个;医学门类55个;管理学门类13个。

   (二)存在问题分析

   从硕博点数量上看,我省硕博点数额偏少,占全国总数不到1.5%。目前硕博点数额尚低于江西、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与我省3900万人口占全国近3%的比例不相适应。从学位授予单位布点上看,我省博士点和硕士点在省内高校中布点偏少,博士点主要集中在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硕士点则主要集中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7所院校。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大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更多的高校在硕博士单位的申请上获得突破。从学科门类分布上看,现有的学科点数量少、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建设力度不大,拔尖人才不足,无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振兴的“十大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人力支撑。从保障经费上看,各高校和学科点均反映投入不足,加之受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学科从社会获得的资金有限,严重束缚学科的持续发展;经费的严重短缺成为我省学科发展的瓶颈。从影响力上看,我省还缺乏一批能在全国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很多学科只能停留在西南地区甚至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从特色上看,我省有相当一批学科在特色优势上不明显甚至有的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的与贵州地域特色结合不够。从服务能力上看,我省相当一批学科服务贵州经济社会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学科需要调整方向,增强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从建设质量上看,个别学科存在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等现象。

   (三)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

   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把解决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大做强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建材、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十大产业”,及实施城镇化带动所需要的规划、建筑、管理等行业。为此,我省学科建设发展必须因应这些目标任务进行调整,“十二五”时期要积极鼓励、扶持有利于实现以上目标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围绕目标及“十大产业”启动建设一批特色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

   三、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府《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的有关要求,以西部大开发为主要契机,坚持科学发展,机制创新,以主动服务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加快构建适应我省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分类建设、分层指导,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发扬优势,彰显特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改造传统学科,大力发展特色学科,稳步发展基础学科,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重点扶持和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四、学科建设的目标

   (一)总目标

   建成一批特色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学术团队,培养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队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实现学科及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

   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根据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要求,提升现有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优化调整现有65个重点学科、9个重点支持学科,筛选、重点建设50个左右特色重点学科、新增50个左右省级重点学科,新增50个左右的省级重点支持学科。以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量的突破为目标,加速省属高校的资源配置,增强学科的造血功能,以重点带动一般,拉动相关学科发展,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省学科整体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目标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我省单纯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太少,结构自然不能合理,加强和完善学位授权体系建设是学位建设的重点工作,增加博士生、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今后很长时间的紧迫任务。为了适应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毕节学院、贵阳学院4个左右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

   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  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把握全国学位授权审核的机会,大力推动我省硕博点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省博士一级学科点总数达到15个左右,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0个左右。

   五、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分层次建设,整体提高学科水平。按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支持学科来分层次优化、建设一批能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高水平学科。

   (二)突出特色,优化重点学科结构。重点建设有较好基础且与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调整学科布局结构,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省重点学科,大力发展特色重点学科,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步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在现有学科基础上,为加快大学科平台、大团队建设,促进交叉与融合学科快速发展,更好地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启动贵州省一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优先支持与我省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基础学科相关的学科,特别是服务我省重点发展十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建材、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和新型产业及城镇化战略需要的规划、建筑、管理等学科;新增一批特色重点学科和空白学科,扶持一批弱势学科。

   (三)立足贵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解决一批贵州经济建设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四)多方合作,加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在学科建设中,要重点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多渠道争取经费,多层次建设,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力争每个重点学科均建设一个创新科研平台。

   (五)重点突破,提高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省重点学科一般要在校级重点学科中产生。重点学科要根据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方向,选择1—2个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攻关;组建创新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力争重点突破,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使学科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六、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

学科建设对高等教育质量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共生效应,就必须优先发展重点学科,特别是大力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一级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龙头,也是体现高等教育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标志。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没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学科,一个省的高等教育很难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在大学科的背景下,贵州省高校必须紧紧抓住未来五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学科建设“闭门造车”的山头主义思想,面向学科前沿、贵州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开门建学科的观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优势求创新,以竞争求发展的学科建设思想,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观、质量观,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国际视野的战略高度全面规划学科建设,实实在在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为贵州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抓住教育部对于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提出的新的改革机遇,以建设和打造学科群为目标,增强一级学科建设的意识,引导并逐步建立一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二)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完善重点学科体系。

   全省高等学校学科分四个层次进行建设:一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二是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三是重点建设学科;四是重点支持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与贵州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学科;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基础较弱但又急需发展的学科。要加强各级学科建设,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建立开放、弹性、灵活的学科组织,打破学科与学科、教学与科研之间相互分离、各自为战的局面,发挥学科的集成优势,倡导跨学科人才培养,推动各学科共同发展;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学科的调整,对师资、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共享机制,坚持突出重点和特色,大力促进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在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的前提下,兼顾非重点学科的发展。

   (三)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学术梯队

   学科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学术梯队,要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并在服务中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为贵州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储备后劲。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要为高校引进人才提供良好条件。各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建设。具体而言:一是建立校内“人才梯队培养工程”,构筑合理的学术梯队,组建创新团队。二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培养、引进一批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造性构想、有组织和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思想活跃、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术骨干,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三是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采取措施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四是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局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进一步整合学科和科研资源,构筑学科基地,打造学科高地,保障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我省学科基地建设包括三个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即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文献信息保障系统。这三个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的建设将为我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改善基地结构和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改善基地结构,就是要建设能够适应一个学术群体或者几个学科方向,甚至多个学科发展共同需要的基地平台,公管共用,面向全省开放。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就是要使重要的学科公共基地平台、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方向的基地平台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满足重点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科前沿高水平的重大科学研究的需要,支持产生重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2、完善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和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积极支持和推动高速、高效的校园网和基于校园网的学科管理信息网络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建成数字图书馆,提高快速获取学科信息的能力;建立纸质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保证及时查阅前沿领域的最新资料,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五)多元化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加大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

   建设经费是学科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要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以国家和地方投入经费为主体,加大学校自筹力度,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增强学科自我建设能力,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来源的学科建设经费每年投入应不少于5000万元(特色重点学科的投入每年争取达到2000万元,省级重点学科每年争取达到2000万元、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每年争取达到1000万元),省财政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经费相应增加;高校应把学科建设与“211工程”、重点实验室、人才工程、各种科研基地等进行“捆绑式”“集成式”建设。鼓励和支持重点学科与企业开展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工作。高校要重视科学研究,通过申报项目,服务社会,培养人才,争取学科建设经费,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要严格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有关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严禁竞相攀比,铺张浪费。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

   (六)加强和国内外大学、企业的合作

   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省教育主管部门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高校与国内外大学、企业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把其它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和我省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快探索和形成适合我省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快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速度,加速提升我省高校的办学水平。

   探索和扩大和国内外大学和企业界的合作方法和模式。在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立高科技企业,筹建大学科技园等方面开展有效的合作。

   (七)认真规划、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学科建设须做好“三级规划”,即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贵州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规划、学校负责本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各院(系、所)相关负责人负责本学科的建设规划。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理顺管理机制,落实好学科项目负责制。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制,实行项目负责制。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与学校签订省级重点学科目标建设任务书,学校与学科负责人签订相应学科目标建设任务书等措施,明确职责分层管理。

   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项目申请审批制度,加强对学科建设项目的监督和审计,制定学科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考核和验收办法,及时调整或淘汰缺乏特色、发展滞后或无发展前景的学科;建立学科建设工作奖惩责任制,完善学科建设动态管理机制,把学科建设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各学校主要领导和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

上一条:中国大学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

下一条:我校“十二五”对口支援发展规划

Copyright © 2019 金沙js3833

黔ICP备14006958号- 1

学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1号

邮编:551700联系电话:(0857)8330068

师德师风举报邮箱ggcjsc@163.com

Baidu
sogou